电视风光片的拍摄与制作技巧浅谈
作者:网友整理浅谈兔子安卓版(趣味娱乐) v2.10 最新版 44.94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浅谈小马安卓版(休闲养成类游戏) v1.90 手机版 29.40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开拍电视制作物语v101 60.75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
电视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起,电视艺术就与电视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使电视艺术成为用技术武装起来的一种艺术形态。可以说电视是一种特殊的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在一部电视片中,完美的艺术构思非常重要,但并非我们的每一个创意或构思都能简单地运用普通设备来实现,在很多时候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编导的艺术构思。总之,只有通过艺术创作与技术设备的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以下就电视风光艺术片《显陵—独特的明代帝王陵寝》(下称《显陵》)的拍摄和制作过程谈谈本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 了解被摄对象,选好切入点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郊的纯德山,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母恭睿献皇帝和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为中国明代帝陵中的第十二座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单体陵墓。明显陵于1999年被纳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古代建筑,我国于2000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将明显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
在遍布全国的众多陵墓中,明清时代的帝陵有北京的明十三陵和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及南京的明孝陵等。与这些蜚声海内外的帝陵相比,明显陵并不出名,所以在当初确定了以明显陵为创作题材时,我深感其创作难度之大。如何用摄像机镜头来表现这并不为外界所熟悉,名气又不是那么大,而题材却又是被拍滥了的陵墓风格;如何用画面来描述明显陵与明代其他帝陵相同或绝不相同的独特风格,以达到介绍显陵、宣传显陵,促进显陵的申报成功呢?根据节目的受众针对性,我们决定从介绍明显陵独特的陵寝规制如手,重点放在表现显陵的历史真实性和其对其他明代帝陵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上。
二 熟悉被摄体环境,根据选题需要选择摄录设备
在电视风光艺术片的摄制中,对技术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好的开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在《显陵》的摄制过程中,我们从确定选题就开始介入到节目创作中。在脚本确定后,摄制组的编导、摄像、音响、后期制作及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勘察现场,明确了拍摄环境,共同设计了机位,完成了分镜头脚本,制订了拍摄计划,并根据计划选配了拍摄所需的设备。
首先,选择摄像机。根据电视风光艺术片对画面要求极高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当时台里技术性能指标最好的松下DVCPRO 25M格式数字摄像机。松下DVCPRO 25M数字摄像机采用DV压缩方式,其数码率为25Mb/s, 取样频率为4:1:1。它具有跟踪速度快、跟踪准确、编辑精度高、有较高的存储密度和误码校正能力,通过它来实现节目要求的高清晰度、色彩鲜艳、层次丰富、质感细腻等等,DVCPRO摄像机的使用,确保了节目的信号质量,从而保证了节目的后期编辑制作。
第二,选择镜头。由于在《显陵》一片中需要涉及大量古建筑的拍摄,要清楚地再现古代建筑物的规模、特别是整体风貌,用一般的标准镜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广角镜头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选择。同时,要精确地再现古建筑结构的细节,更好地显示出明显陵与其他古代陵墓的不同之处,大口径长焦镜头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确定航拍。由于明显陵是中国明代最大的单体帝陵,占地面积很大。明显陵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宝城(即“一墓双冢”)、内外明塘、九曲河及神道等等特点,正是我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所在。要拍出全景,交代出陵墓的规模、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特别是要表现显陵的独有特色,这些建筑在片中的整体出现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确定了航拍显陵的技术方案。
三 严把拍摄质量关,准确表现陵寝遗存风貌
明显陵独特的陵寝规制,保存完好的原始遗存和环境风貌是我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优势。如何准确再现陵寝的独特风光,除了机器设备本身的技术指标要高外,更要仰仗摄像师的拍摄技巧和创作人员的严格把关。
《显陵》的拍摄以自然光为主,由于片子的拍摄期较长,其间天气的变化,拍摄时间的早晚都会对摄像参数产生影响。如何在保证画面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力争拍摄信号严格符合技术标准,达到全片色调一致、信号幅度标准统一的目的,技术人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现场录制过程中,我们对几乎所有的画面都进行了现场同步监看。正是由于创作人员的一丝不苟,才给节目后期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知道,全景画面和远景画面在风光片中占有的地位极其重要,而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开阔,景深大,和标准镜头相比具有表现广阔空间和宏大现场的优势,所以在拍摄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广角镜头的这一特点。此外,广角镜头所具有的在较近距离表现较大范围的功能也在《显陵》一片中,特别是在我们低空飞行航拍明显陵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明显陵四面环山,占地面积2747亩,约183万平方米。景区内几乎所有的景物(如山、水、石像生、雕刻、建筑物及建筑遗迹等)均为静物。如采用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会使画面显得呆板、僵硬。为了取得静中有动,多角度,多景别的视觉效果,摄制组设计了大量的运动镜头,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的变化使静止的建筑或景物活了起来。
在拍摄中,我们时常遇到一些拍摄距离不可能延长的地方,如拍摄宝城、圣号碑、龙凤浮雕及九曲河上的汉白玉石桥等,这时广角镜头成为我们最佳的选择;而且当我们在明楼上用广角镜头拍摄显陵陵区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近距离的景物被更多地收进画面中,整个景区也因此显得开阔舒展。而采用大口径变焦镜头作为拍摄特写的主要器材则准确再现了显陵的琉璃双龙壁、琼花照壁、碑文和相关的历史古籍文字的局部或细节。
四 节目的后期制作数字化,令专题片锦上添花
各种镜头在未经巧妙地组合统一起来之前,只是许多零碎的片段,构图再美、信息量再大、表现力再强的镜头,若没有认真挑选和进行有意义地编辑,在段落中和成片前,也只能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难以展现自身的光彩。只有对它们进行切割、磨洗、造型、镶嵌,才能展现出其天生丽质。所以说:编辑决不只是重造,而是一种创造。
从剪辑的角度讲,电视片的构成因素有三:画面、运动、镜头的连接。其中,画面是电视片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它是视觉信息的载体;运动是电视片构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电视片可言;画面的连接即剪接,是影片构成的另一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画面的选择是后期剪辑的第一步,在这里,画面的选取并不是简单地从几条素材中选出最好的一条,而是在所有的镜头中选出既有充分美感,又具有代表性的镜头来表现主题,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意境,一般性的画面连贯流畅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利用景物、色彩、动作,以及不同的镜头彼此之间存在着的内在的关联,依据人们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征将这些镜头被有机地组接在一起。
记得有一位剪接师说过:剪接工作往往不是靠规则而是靠感觉。所以我在剪接过程中非常注意屏幕的形象感和效果感,加上由于在前期参加了节目的摄制工作,熟悉了解说词,在剪辑前又反复审看了素材,因此在剪接画面时已对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做到了心中有数。
非编系统集视/音频编辑、特技、字幕、调音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不仅克服了录像机多代合成时图像质量下降的缺陷,而且素材可以随意移动和修改。由于非编系统的使用,保证了所拍摄的视频素材的信号在编辑过程中不损失,也大大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使许多在线性编辑系统中无法实现的想法成为可能。
1.素材量化采集
通过视音频板卡将录像带上的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高速硬盘上。
2.素材编辑
分为素材编排制作和素材出入点设定两步。
(1)一般的非编系统都有2个基本的视频轨、一个FX转场轨、若干个合成轨和若干个音频轨。其中2个基本的视频轨就相当于线性编辑中的2台放机,2个视频轨上的视频片段重叠的地方可以通过FX轨来完成传统编辑中由特技机完成的转场。
选择最有表现力的画面,按照思维和形象两方面的逻辑顺序进行编辑。在段落中,选取的每一个画面都要从内容的要求出发,切忌包罗万象。总之,在剪辑过程中牢记既要突出主体,又要有表现陪体;既有环境气氛的渲染,又有局部感情的描绘;既要有整个环境(全景),又要有局部细节(近景、特写),要善于选择细节画面(如表情、动作、特定意义的景物、同期声等),充分表现具体的内容和烘托感情,通过主体的画面处理、因果关系、呼应关系、遮挡镜头以及声音来作为划分段落的过渡因素。
(2)素材出入点的设定通常称之为“打点”。主要在剪辑素材长短时使用。
3.转场
转场在传统编辑中由特技机来完成。一般有三大类:淡入淡出、叠化和划变。
4.硬件特效和软件特效
画中画、色键抠像、DVE、划像转场以及改变色调。只不过硬件特效是通过板卡实时生成,而软件特效是通过软件实现(需要渲染生成)。
由于拍摄《显陵》的特殊性:它需要得到真实的再现,考虑到运用特技人为的痕迹较重,特技过多的运用会影响专题片的真实自然,也许在申报过程中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们在制作节目时并不靠花里胡哨的转场特效吸引观众,而是努力通过镜头以及镜头之间的蒙太奇艺术效果来震撼观众。有时,为了增强画面的冲击力或为了渲染情绪,我们常常探索着对个别的镜头进行特殊的组接或进行特殊处理,使一些原本在编导和主创人员头脑中的构想变成了现实,进而又刺激创作人员产生出更优秀的创意,进一步改变对画面的处理,产生更优秀的画面组合;正是在这反复不断的推敲与变化中,实现了节目效果质的飞跃。
5.视频合成
在节目的剪辑过程中,为了介绍明显陵与其他明清帝陵的不同之处,我们除翻拍了部分图片资料外,还采用了以前在北京十三陵拍的一些镜头;由于素材带的不同和拍摄的时间、场合及拍摄设备的不同,使得在素材带上存在色彩基调的差异,造成了片子的色彩出现了误差,因此我在非编系统中通过对素材各项参数的调整来进行色彩的校正,以弥补原始素材在拍摄时的缺陷,现在看来效果还比较满意。
经过反复仔细的剪辑,一部表现明显陵的风光片的视频部分完成了。在片中,无论是汉白玉石雕还是砖石结构的门楼,无论是庄严的明楼还是弯弯的九曲河,都显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宛如一幅用巨笔着墨的山水画。
6.音频和字幕
在实际工作中,制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效果常常比画面的拍摄处理或后期加工更有难度。所以,根据我们现有的设备条件,在开始拍摄时我们就合理分配了摄像机的两个录音轨道,将其中一个音轨外接鱼杆话筒,专用于现场同期声的采集,这样,就保证了在后期的音频编辑过程中有良好的现场同期声,也保证了音乐编辑所需的音轨。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理想的效果是声音、画面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显陵》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的需要,将画面和同期声进行优化组合和艺术处理,并根据节目的要求利用调音台加配了古曲,力争做到音画和谐统一、力求完善和升华主题思想、丰富画面的信息、扩展思维的空间,增强片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为《显陵》主要用于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在字幕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必要的中英文名称注解外,基本上不出现其他字幕,这样,也使片子的画面显得更干净、流畅。
7.输出
在制作完视频、音频以及字幕以后,节目的制作过程也就到了尾声了。随后我们将一次性输出成品(即将剪辑好的节目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盘中下载到磁带上,制作成第二版录像带)。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