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Zombies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作者:网友整理枪x僵尸无限中文破解版(Guns X Zombies)v1.3.2 79.25M /
点击下载我的僵尸朋友(My Friends Are Zombies)v1.1.2 80.25M /
点击下载揭秘计划安卓版(The Telltale Project) v1.1 Android版 57.10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Zombies”,这个词汇源于海地语Zombi和Zonbi,通常被翻译为“丧尸”或“僵尸”,是一种在多种文化和传说中广泛存在的恐怖形象。它们通常被描绘为通过某种神秘手段(如巫术)而复活的死者,具有无生气、麻木迟钝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丧尸的形象和起源故事也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地都带有浓厚的恐怖色彩。
起源与传说
丧尸的概念最早在海地的巫毒教传说中得以传播。巫毒教信仰中,巫师通过神秘的仪式能将死者复活,使其成为丧尸,为其所用。这种离奇信仰被近代西方人类学家发现并记录下来,传回欧美后,丧尸的概念开始逐渐在西方文化中生根发芽。
尽管《历史原理新英语词典》(即《牛津英语词典》)在1884年表示“Zombi”源于中非语,但这种解释的可信度并不高。真正让丧尸概念在西方广泛传播开的是1929年一位名为WB Seabrook的作家兼探险家发表的游记类作品《魔法岛》。这部作品详细描述了海地巫毒教的丧尸传说,使得丧尸形象开始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文学与电影中的丧尸
在文学领域,丧尸形象也屡见不鲜。例如,美国当代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小说《僵尸》就塑造了一个可信度极高、令人发指的连环杀手形象,他通过伪装成丧尸来实施犯罪,展现了人性中最为阴暗和恐怖的一面。这部小说不仅获得了布拉姆·斯托克奖,还被誉为欧茨最大胆的一次创作。
在电影领域,丧尸形象更是成为了恐怖片的经典元素之一。最早塑造丧尸角色的电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白魔鬼》(1932),但直到乔治·A·罗梅罗的作品《活死人之夜》(1968)上映,一种全新的美国丧尸电影创作模式才正式形成。这部电影不仅开创了丧尸电影的先河,还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引发了观众对于生与死、自我与他者身份杂糅的深刻思考。
从罗梅罗的“活死人”系列开始,美国丧尸电影中,人类被巫毒宗教控制的恐惧被对生与死、自我与他者的身份杂糅焦虑所替代。这种焦虑不仅体现在丧尸对人类社会的侵蚀上,更体现在人类面对丧尸时的恐惧与无助上。丧尸与人类的高度相似性,使得它们给受众带来的恐惧感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的恐怖意象。这种越像人反而越恐怖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恐怖谷”效应。
游戏中的丧尸
除了文学和电影外,丧尸元素也在游戏领域大放异彩。早在1982年,雅达利就已经推出了一款名为《Entombed》的丧尸题材游戏。这款游戏主要采用迷宫躲避的益智类冒险玩法,为后来的丧尸题材游戏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让丧尸元素在游戏界大放异彩的是1996年卡普空推出的《生化危机》系列。这款游戏不仅定义了“生存恐怖”游戏类型,还成功让“科幻系丧尸”再度占领高地。它以科学的方式设计了丧尸的起源,为后续许多丧尸题材的影视、游戏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基础。
《生化危机》系列的影响甚至扩散到了整个游戏界。例如,V社所开发的《半条命》系列就参考了《生化危机》后制作出来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而《半条命》的出现直接促成了《CS》系列的诞生,从而影响了近30年的FPS游戏领域。此外,动视发行的《重返德军总部》也是首次将潜入玩法和丧尸题材相结合的尝试,备受欢迎的主要玩法被参考进了《狙击精英》里并衍生出了4部续作。
丧尸文化的深层含义
丧尸文化的本质在于自我与他者的身份杂糅恐惧。受害者他者化的过程是一种被强迫的转化过程,这种被动的异化过程映射着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一种自反性的意味。丧尸电影中,丧尸潮对人类的侵蚀行为成为了一种比喻,它的本体是被认为即将精神失常的、面临末日危机的美国社会。而活死人则象征着美国民众面对着外星文明、政治迫害、战争与核威胁、种族歧视与阶级歧视等文化焦虑,命运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他们走向群体异化的结局。
此外,丧尸文化还反映了人类对于死亡和永生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人类渴望超越死亡而达到永生;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永生可能带来的后果感到恐惧和不安。这种矛盾心理在丧尸形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丧尸虽然拥有不死之身,但却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和尊严,成为了一种被异化的存在。
结语
综上所述,“zombies”这一词汇所代表的丧尸形象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恐怖概念。它不仅在文学、电影和游戏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于死亡、永生、自我与他者身份杂糅等复杂情感的思考和探索。尽管丧尸题材在近年来隐隐表现出颓势,但其在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依然吸引着无数创作者和观众的关注与喜爱。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交融,丧尸形象或许会以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继续为我们带来震撼和思考。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