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说文解字》:探索汉字的奥秘之源
作者:网友整理说文解字手机版(解字词典app) v1.12.4 安卓版 24.22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说文解字2024v2.4.7 13.20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说文解字软件2.4.3 21.60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的瑰宝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它由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这部著作的出现,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年间,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许慎在编写此书时,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决定通过博问通人、考之于师的方式,来纠正这些错误,并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他耗时多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十五卷的著作,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全书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录汉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计10516字。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对每一个字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他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的原则,以字形为纲,因形立训,将汉字中相同的形旁作为分类的基准,分540个部首排列,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
《说文解字》的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以周秦书面语言为训释对象,从字形出发,阐明篆体文字结构,追溯造字源流,以形为经,以义为纬,探求与字形结构相合的本义,阐述形音义三方面的关系。在以形归类的表象下,旨在寻求义类的确立,即通过一个个形类的分辨达到一个个义类的聚合。释义主要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被释词,或标示义界作定义式的诠释,或阐述语源。每一个字的说解,一般先分析探求其本义,再根据“六书”理论剖析形体结构,说明词义,用形声字声符或“读若”说明读音,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用“一曰、或曰、又曰”分列义项。
例如,对于“豆”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豆,古食肉器也。象其形。”他描述了“豆”字最初是指一种吃东西用的大口器皿,上面的一横是盖子,下边两点和一横是高脚与底座。在古代的祭祀文化中,贵族和有钱人宰牛、杀羊、杀鸡用于祭祀;平民百姓多用豆制品,以此相当于肉,而且常常使用豆器盛放豆制品祭祀祖先。久而久之,“豆”就代表农作物“豆”子了。关于“豆”的声音,古人模仿豆子的声音而来,如我们抓一把豆子放到桌子上,掉到桌面或地面上的声音就是“嘟嘟嘟……”。此外,许慎还解释了“豆”字与其他字的关联,如“头”的古体字“頭”,右边“頁”表示一个人的头,左边“豆”更体现了头大,类似人顶着脑袋的样子。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还征引了大量的经书古籍,如《诗》《书》《礼》《易》《春秋》,以及《老子》《墨子》《韩非子》《国语》《逸周书》《楚辞》《史篇》《山海经》《司马法》《太乙经》等,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些征引不仅丰富了《说文解字》的内容,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不仅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还为后世研究汉字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框架。历代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都非常重视,清朝时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等著名的《说文》学者,他们的注解和研究对《说文解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有关《说文解字》注释、研究著作中用力较深、较有成就的一部。该书以大徐本《说文》为本,参考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以及《尔雅》《玉篇》《古今韵会举要》《太平御览》等书进行校勘,全面阐述了汉字的构造原则,对经字、音韵亦多有创见。书后附有的《六书音韵表》,根据《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六类17部,也是古音学的重要著作。
《说文解字》不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文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说文解字》不仅过去对汉字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瑰宝,它系统地分析了汉字的字形和字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本义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学习和研究《说文解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魅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