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DV制作入门:表现(ZT)
作者:网友整理几帧DV复古摄像机appv1.1 81.42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鱼眼DVv10.10.0 34.43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Sports DV安卓版app(设备连接软件) v2.6.1 手机免费版 53.71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转帖]DV制作入门:表现(ZT)
DV制作入门:表现(ZT)
让你的画面永远是动的
我所认识的一些电影摄影师告诉我一个规律(注:他们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所以我不知
道算不算专业意见,但他们的确在很多电影中是这般的处理,所以我权当是专业意见来
说说和大家讨论。)这个规律就是动的东西可以让摄影机不动,不动的东西就让摄影机
动起来。比如我们拍两个人坐着看风景,由于两个人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的摄影
机摆定的话,那么所拍出来的画面难免有死板之嫌。处理的办法有多种,视乎你的需要,
举例说我们可以手提从二人背影摇至前面见二人表情,这既可交代二人的关系位也可表
现二人的当前表情。用固定机位的话就要分开为两个镜头来表现,一个拍关系位镜头,
一个拍二人表情,且两个镜头连接多少还有生硬感,远没有一个镜头完成的流畅和舒服。
这类镜头的处理有很多可以利用一些简陋辅助工具完成,甚至可以自制简陋的小摇臂来
拍摄,或是我上次说的用“威也”模拟车轨完成。运动着东西让机器不动是由于最终画
面已经是动的了,固定机器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画面,因为运动的对象总是难控制焦点和
构图的。当然,你有条件和足够的自信也是可以采取各样的手法完成的,我就曾拍一个
二人骑车的镜头时采用机器横移跟拍的手法拍摄,具体是叫另一个人骑车带我跟拍骑车
的对象,就是跟焦很累。运动的画面要注意镜头的衔接关系,不要前后一会左移一会右
移看起来怪怪的感觉。还要注意的是尽可能用手动档,因为自动挡对运动的对象拍摄时
容易虚焦。
改变我们的习惯视觉
什么是习惯视觉?标准镜头加人的正常站立高度拍摄出来的画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
到的景物一样平淡无奇,我自己称这为习惯视觉。有时候你蹲着看对面街可能就比你站
着对面街所见的一切来的有趣。所以,拍摄的时候不要让自己过于舒服,我见过很多DV
作者就是通篇作品拿个大脚架升至人的高度,从头到尾的站在一旁抽着烟看着那个小小
的DV液晶屏拍东西。这并不是说这样子不行,各人有各人对画面的理解。但在我看来,
与习惯视觉一样出来的画面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记录片除外)。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
的时候降低机器或是将机器升得更高,用一些不同的视觉来丰富我们的画面,这没有什
么不好。甚至我们还可以用非人的主观角度拍摄,比如拍一个洗脸的镜头,剧本要求角
色把头探到水里去,我们除了客观的拍摄角色的动作外,还可以虚拟水中某物的主观角
度拍摄角色在水中的镜头,方法见上次说的水中镜头技巧。总之,你不想你的画面有呆
板嫌疑的时候,想法设法拍摄有别于习惯视觉的画面,对于丰富你的画面是有用的。
二人对话
在我见到的很多DV作品里,有关两人对话的镜头大多为对称的二人或坐或立,然后是长
镜头拍摄完成,虽然在DV作品中,对白多数是比较少的,但表现形式还是可以有变化一
点,更利于表现主题和利于调整画面节奏。比如我们除了刚才所说的二个人对称于画面
的镜头外,我们也可拍一些带 A背影见到对面 B在说话或是听说话的反应,然后机器过
对面去拍带B背影见A的对白或是反应,或者借位,机器不动叫角色的位置互换,但由于
借位拍摄所涉及的问题颇多,容易出错。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偷懒,动一动机器搬到对面,
所拍出来的两组镜头在后期里对剪就可以比较明确清晰的看到对白对你角色的影响,有
利于对主题的陈述。这些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些,比如表演问题,比如视线问题,但不
太明显而又衔接合理的话是可以不观什么视线问题的。二人对白的镜头还有其他很多表
现方法,你也可结合机器的移动来拍摄,比如你从 A背摇到 B背等等。什么事情都不是
死的,所说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就看你的剧本需要
失重
失重这里是说在画面构图上的失重,失重是用构图形式来表现相关主题时所故意处理的
一种手法。比如我们想表现一个人的压抑感时可以在构图上将这个人放在画面的最边上
且面部是朝着画边的,这样,人的背景是空阔的画面而面向的是狭窄的空间,这般失重
的空间比例便可隐喻着人的心理背景,更好的表述主题。同样的位置如果人的面向反过
来的话就不同了,这样的构图形式看似是失重,其实不然。这有关乎视觉传达的原理中
视线方向性和视觉心理的问题,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面向空间的阔大足以均衡位置
上的失重感。这类镜头所适用表现的主题正好和上一个相反,即是可以用来表现一个的
朝气或是信心十足等阳光的一面。失重是有目的性的表现手法,很多我们见到的一些失
重构图是作者处理不好画面的均衡性所导致的,比如在一个房间里由于景物放置和没有
很好的考虑构图导致出来的画面里一边很多杂物一边极少东西,而人又是站在不伦不类
的位置上,这就是真的是失重了。通过构图表现主题的手法有很多,比如中置构图、三
角形构图等等,一切是根据主题需要运用。
变异
借用平面构成里的一个概念,即只用一个元素明显有别于其他相同元素,比如所有人面
同一个方向排队的时候,你安排的主角却在队午中面朝反方向的站立和人对话,那么,
这个在队伍中无疑是突出的。同样的原理可以引伸开去,主要是为了更有利地更直接的
表述主体。又比如角色在人流中逆向行走;在众多灰色调的人群中鲜艳的角色;一排整
齐排放的自行车当中一辆倒地的自行车等等。无论是何种的变异方式,无论变异的主体
是人还是物,都是为了更加的突出主体,迅速的吸引受众的视觉,然后可以便利的展开
叙事。
节奏 我记得有个朋友在看电视的时候突然问我:为什么有些 MTV怎么看都没劲,我想可能是
画面节奏问题,后来看了一些DV作品后我确信一点是:很多DV作者的确是没有注意到画
面节奏问题,因为在里面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几乎没有景别的区别,要么中景接中景接
中景,要么全景接全景接全景,很少在镜头的衔接上让景别的大小来控制节奏,更不用
说用镜头的长短来控制节奏。无论是镜头的长短还是景别的大小,需要象音乐一样有起
伏迂回才会有旋律有节奏,有节奏的画面在视觉上才是流畅和舒服的画面,才是更容易
令观众接受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在决定用中景全景还是特写;在决定用
长镜头还是分剪镜头的时候;先不妨想想前后镜头长短大小问题,做到张弛有序,心中
有数为好。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