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制作的全新理念
作者:网友整理几帧DV复古摄像机appv1.1 81.42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鱼眼DVv10.10.0 34.43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Sports DV安卓版app(设备连接软件) v2.6.1 手机免费版 53.71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当观众手拿摇控器以5秒一换的速度寻找自己喜爱的节目时,步入新世纪的电视传媒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一场新的革命的到来——频道专业化。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电视界立足与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它是指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或节目内容,或电视观众等)对现有的综合性频道节目进行归类重组和划分。重组的节目内容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此导致专业频道的收视群体集中化、固定化、广告特色化。
近年来,伴随着频道节目对经济、娱乐、生活和教育等领域的深入关注,栏目专业化正带动着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就象电视节目必然走专业化道路一样,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经之路。自打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那一天起,它就“无情”地占据着人们8小时以外宝贵的时空。而电视频道也在十几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电视作为“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人们思想与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变化带来的是“上帝”角色的转变,既“以观众为中心”取代“电视为中心”。过去,全家人围着电视“等”节目,而今天的观众对30个以上频道有着自主选择权。
现在,我国已经在频道专业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象上海电视台的纪实频道,北京电视台的青少频道,长沙电视台的女性频道等都办得较有特色,央视也打算在今年开辟新闻频道和少儿频道等。但是是否有人想过开个DV频道呢?
就目前拍摄资源而言,没有哪一家电视台摄像机的数量能赶上当地观众手里的摄像机,甚至全国电视台摄像机的总和,也未必能赶上北京市民和上海市民手中DV机的数量。据旅游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个出国旅游人当中,就有3.2人携带DV机。北京一家以经营录像带为主的公司老板告诉我们,99年专业录像带和DV录像带卖出的比例是87比1,2000年是87比106,2001年是87比292,2002年是87比375。可见DV机的发展速度之快,使用的人员也是逐年激增。
我本人对周围拥有DV机的人也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每百人中,曾经使用过DV机拍家庭录像的占96%,专业为他人拍摄婚庆录像用于经营的占2.2%,独立制片人用DV机拍的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的占1.8%.那么用于家庭拍摄的这部分人都拍什么呢?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7%以上的人是旅游风光,23%的人拍自己的家庭成员,5.6%的人拍社会活动,3.7%的人拍宠物,只有0.7%的人关注社会问题,如着火、事故、邻里纠纷等。
在DV机的使用群体中,还有一部分人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就北京市而言,几乎所有的司局级单位和一部分处级单位都有DV机。一些公检法、纪委、监察部更是装备到科室。一个比较好的物业管理部门,甚至把DV机象DVD一样装配到每个小区。我的一个邻居,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请我做裁判,看他们三人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谁的最好。原来他们一家要给北京电视台的家庭录像栏目投稿,选题是“我的父亲母亲”。尽管他们拍的内容、角度不同,但DV机的来源颇有趣:爸爸借的是机关管理处的、孩子用得是自家的、妈妈用得是娘家(弟弟)的,可见DV机的普及。
DV能够有如此广阔的普及群体,是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原因的。客观上讲,DV轻巧方便,电池用时长(通常2—3小时/块),携带与拍摄都省事省力,并且能够达到电视台播出的一般标准(这点是DV摄制普及的最基本要素); 大部分DV的价位都在1—2万元之间,这使许多以往为了昂贵设备疲于奔命的低成本栏目能够顺利地维持与发展。DV的另一优势是能够很方便地与任何档次的非线性编辑机相连接——甚至最一般的个人家用电脑。在孕育媒体人才的摇篮——北京广播学院,使用DV&个人电脑来制作和编辑简单的短剧与专题节目已经成为时尚。许多有剪辑编辑节目爱好的学生用自己的一台奔三或奔四电脑做基础,有可能的话把硬盘搞得大一些,然后花上1、2千元配上视频采集卡和1394线,就可以轻松地“干活”了。
当然DV的缺点也还是有的。由于DV设置简单,DV爱好者大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摄制档位放到“AUTO”(自动)上,这使得很多没有接触过专业机器的人在用了很长时间DV摄象机后仍然对专业摄影的掌握一知半解。另外,DV的使用在许多场合下都不很适宜,记者手持几年前还被人们用来拍摄家庭录像的DV来参加一些重要场合(领导人接见,产品新闻发布会)的节目摄制,主办方容易产生自己“不受重视”“对付事”的误解——毕竟大机器的气势和气质在外形上更胜一筹。但总体来讲,DV的专业优势还是多与其劣势的,相信一些小的心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会随着技术和观念的更新而逐渐消失。
如此多的DV机,带来的就是DV栏目的不断涌现,凤凰卫士的《DV新时代》已经开办2年了,播出了许多节目。北京电视台的《家庭录像》有4年的历史,《法制进行时》更是个日播节目,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随身携带DV机跟踪刑事案件的突发现场,以便纪录第一手珍贵资料。湖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也在不同时期开办过DV栏目,进行DV大赛评奖。全国甚至有一半的市级电视台在部分使用DV机进行新闻采访和节目制作。越来越多的DV人,越来越多的DV影像资源,要求我们对能否开办DV频道进行探讨。
首先,频道的开办是由栏目组成的,而各省市台开办栏目又都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频道中的栏目,都是大同小异,关键是把DV人拍得DV作品引导到相对位的栏目中。在DV频道中可以开办如下栏目:《处女作》、《DV节目点评》、《DV人》、《我的最爱》、《家庭幽默录像》、《DV在旅途》、《DV俱乐部》(类似体育沙龙,肯谈国际国内老百姓关心的事)《DV视点》(关注法律、法规、民事纠纷等)。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开频道之前,要有一些培训,尤其对社会上的DV人,要从选材和拍摄制作上加以培训。
其次,在全国范围内,也可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征集DV作品的活动,尤其征集的作品要细化,如:《家庭幽默录像》、,《DV在旅途》、(旅游类专题节目)等。前期可伴以评奖活动,对较好的节目除评奖播出外,还应在稿酬上给以适当的关照。比如现在的《星空卫视》频道,对家庭滑稽录像的收购价格为500元每条,每次在评出一个2000元的特别奖,极大地调动了DV人的积极性,现在每期节目中,已能看到2—3个中国DV人拍到的片段。而过去的节目百分之百都是外国人在生日聚会,婚庆郊游时拍摄的家庭幽默录像片段。
第三,还应有一支DV专业队伍。初期一定要在电视台选人,这些编辑记者除了组织栏目外,更重要的是拍出一批好的节目或系列片。如凤凰卫视去年组织播出“我的父亲母亲”系列时,观看样片阶段的几期节目,都能用专业人员去做。这样即可以提高节目质量,又能有充足的备播节目。而有的栏目,就只有专业人员去做。比如《DV俱乐部》,《DV节目点评》等。但社会上的DV人仍然要在DV频道上唱主角,只不过要有一个培养过程。要打造一个好的培养平台。
频道专业化是国际化传媒的大趋势,现在国际上已有“音乐频道”、“卡通频道”、“T型台频道”、“汽车频道”等专业化层次十分细致的频道,并且还在加快其他娱乐和职业领域中电视节目专业化的速度。总之,DV频道的开办已势在必行。A省不开,B省C省就会开,因为中国的DV资源太大了。这就看我们从事电视行业的人,有没有这个胆量,有没有这种策划和组织能力。我认为,谁先抓住这个机遇,谁就捧到了一个金饭碗,谁就会在中国这个电视航母上,独树一帜!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