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才华横溢的词坛巨匠简介
作者:网友整理美食巨匠v1.1.1 153.95M / 简体中文
点击下载放置三国巨匠版v1.7.9 107.42M /
点击下载放开那主公巨匠版v1.3.6 50.03M /
点击下载词作家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2月22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冯玉祥的一位部下,母亲则精通琴棋书画,这样的家庭环境为庄奴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庄奴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聘请了私塾先生教授他们唐诗宋词,这些古典文学的熏陶,无疑为他日后的歌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庄奴在育英小学和育英中学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后来考入了北平中华新闻学院,为日后的记者和编辑生涯打下了基础。青年时代的庄奴不仅当过记者、编辑,还涉足话剧表演,展现了多方面的才华。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庄奴在重庆铜梁加入了抗日队伍,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庄奴移居台湾,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起初,他在一家小报担任副刊编辑,并以“庄奴”为笔名撰写散文、小说等作品。1953年,庄奴正式以歌词创作步入乐坛,这一笔名的寓意是“用笔耕回报大众”,体现了他谦逊而深沉的创作态度。庄奴的笔名来源于宋人晁补之的诗《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中的“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他借此表达自己虽用笔而非锄头,但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的意愿。
庄奴的歌词创作生涯可谓是辉煌灿烂。1958年,他为凤飞飞演唱的歌曲《愿嫁汉家郎》作词,这首歌随着影片《水摆夷之恋》的放映而迅速走红,标志着他正式开启了歌词创作的黄金时代。随后的数十年里,庄奴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如《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垄上行》、《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这些歌曲不仅在华语乐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庄奴的作品中,不乏反映家国情怀、社会公益和苍生大爱的佳作。他以笔为剑,用歌词书写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如《三峡》、《还乡》、《问明月》、《问长江》、《黄河吟》等作品,抒怀了祖国的河山锦绣,烙印了时代的华丽篇章。同时,他还创作了多首慈济歌曲,如《心愿》、《感恩》、《静思》等,用音乐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为苍生讴歌疗伤。
庄奴与邓丽君的合作堪称乐坛佳话。邓丽君的许多经典歌曲,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等,都是由庄奴填词。尽管庄奴与邓丽君仅见过一面,但他们的合作却仿佛天作之合,彼此的作品相互成就,共同创造了华语乐坛的传奇。庄奴曾表示,邓丽君保持着古典的温柔大方,具有中国女子的纯粹之美,她的气质与他的歌词不谋而合。而邓丽君也曾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这样的评价足见两人在彼此心中的重要地位。
庄奴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年,作品数量超过三千首,被誉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他始终坚持笔耕不辍,直到逝世前仍在创作。庄奴的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质量也同样令人瞩目。他多次获得音乐奖项的肯定,如1990年获得第一届金曲奖特别奖,2006年获得第六届音乐风云榜终身成就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他为华语乐坛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
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庄奴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晚年定居重庆,并多次为重庆的人文景观、山水风光和精神面貌创作歌词。庄奴对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是他的第二故乡。2012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授予庄奴“重庆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对重庆文化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庄奴的晚年生活虽然朴素清贫,但他却从未停下创作的脚步。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用音乐传递着爱与希望。庄奴曾说:“写首歌曲,快乐无穷。”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让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光彩和魅力。
2016年10月11日6时11分,这位华语乐坛的“词坛泰斗”庄奴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的离世让无数歌迷和乐坛同仁深感惋惜和悲痛。庄奴的一生伴随着大时代的洪流跌宕起伏,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他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用音乐传递着爱与温暖。庄奴虽然离去了,但他的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华语乐坛不朽的经典。
庄奴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歌词创作不仅影响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更为华语乐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勤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了华语乐坛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庄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一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用音乐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加载全部内容